9月5日上午一上班,武陟縣公安局小董派出所所長趙金倫安排好當天的工作,就急急往轄區的大陶村,去給年近七旬的黨吉英送身份證。
看到趙所長將母親的身份證送到了家里,老人的女兒聞玲喜出望外,趕緊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在外出車的弟弟聞國鵬。手捧著印有自己照片的身份證,身患多種疾病的黨吉英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聞國鵬也第一時間給趙金倫打來電話,言語中充滿了感激感動,并不斷地重復著一句話:“俺媽終于有了戶口身份證!”“俺媽終于有了戶口身份證!”
當日下午,記者連線聞國鵬,說起為母親戶口多年的奔波和市縣公安部門費盡的周折,聞國鵬喜極而泣。
黨吉英自幼在我省南陽市淅川縣滔河鄉生活,婚后帶著兩個孩子一直居住在原籍,有無登記戶口暫無實據可查。1992年,聞國鵬為上學在當地補辦了戶口,當年,聞玲婚嫁到武陟縣小董鄉大陶村,小董派出所依據相關規定給聞玲解決了戶口問題,辦理了身份證。此后,黨吉英帶著兒子聞國鵬隨女兒到武陟居住,聞國鵬也將戶口遷移到了武陟,但其母親一直無法落戶。
2004年前后,因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黨吉英原籍村莊整體搬遷至許昌縣,村民戶籍整建制隨遷。2004年至2018年的15年間,聞國鵬多次奔波于淅川縣和許昌縣,均未找到其母親的原始戶籍資料。
2019年,聞國鵬向小董派出所求助,希望解決其母親黨吉英戶口登記問題。為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該所高度重視,立即啟動調查程序,同步開展DNA血樣采集、知情人走訪等大量工作,形成資料信息、詢問筆錄、調查報告等16份調查材料。為確定當事人的真實身份,小董派出所民警多次聯系淅川縣滔河鄉派出所和許昌縣李集派出所提供協助,查尋黨吉英的親屬和戶口登記原始信息,但均因年代久遠,暫未找到任何相關資料,導致其無法在武陟落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民生,去年以來相繼出臺了多項利民惠民政策措施,我市公安部門也啟動了疑難戶口會商機制,采取“存疑受理”模式,為當事人提供“容缺辦理”服務。8月9日,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召集武陟縣公安局相關人員進行研判會商,了解事情原委,梳理調查材料,明確工作方向,研究解決方案,決定采取“存疑受理”“容缺辦理”方式,為黨吉英解決戶口登記問題。
8月10日,市縣兩級公安機關通力合作,履行相關辦理流程,依據規定加速完成公安機關內部的逐級審批,完成了黨吉英戶口登記事項。8月11日,黨吉英如愿拿到了戶口本。
了解到市縣領導高度關注母親的落戶問題,公安部門全力幫其母親落了戶,聞國鵬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思考再三,他提筆給市委書記葛巧紅寫了封感謝信,表達了自己一家人對各級領導以及公安民警最真誠的敬意。
9月6日,記者從武陟縣公安局獲悉,該局通過送證上門的形式,把嶄新的身份證送到了黨吉英手中,黨吉英滿懷喜悅地說“有了身份證,我可就可以享受政府更多的養老、醫療福利待遇了”。 (通訊員:李華偉 責編:華麗娟)